近日,央视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播出了一条新闻——《中国医生创造历史!成功完成赞比亚首例冠脉造影手术,还带出一批当地学生》,这名中国医生来自洛阳,她就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主任宁雕。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连线到远在赞比亚的她讲述了自己的援赞故事。去年5月,由洛阳医疗机构担任领队的中国援赞比亚第20批医疗队启程赴赞,宁雕就是其中一员。
宁雕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参与多项省市科研项目。曾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心脏内科及介入治疗,在国家级及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现任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心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治疗,对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症的处理及心脏介入治疗有丰富的诊断治疗经验。
央视播出的这条新闻讲述了去年宁雕到赞比亚不久为赞比亚患者爱德华实施冠脉造影术的经过。
爱德华是一名赞比亚居民,身材高大,多年来活动时胸闷、气短并伴有间断胸痛,一直被当地医生按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来治疗。当时,爱德华突然出现了胸闷、气短加重的症状。通过检查,宁雕发现爱德华的左心室舒张末径超过80毫米,而正常人的应该小于55毫米!到底爱德华的症状是血管问题造成的还是他心脏本身有问题?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冠脉造影术来确定。
冠脉造影术在国内心内科属于常用检查手段,但在赞比亚很棘手,因为没有会做这种手术的医生,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是手术耗材匮乏。
宁雕所在的UTH医院是赞比亚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医院。在我国,做冠脉造影通常采用的是经桡动脉的方式,也就是用桡动脉鞘在患者手腕部实施手术,可是宁雕和队友翻遍了UTH医院的介入导管室和库房,也没有找到桡动脉鞘,只找到了他国医生做先心病介入术时留下的股动脉鞘等少部分耗材。
国内常用的桡动脉鞘直径一般是5F(小于2毫米)或6F,但这种股动脉鞘的直径是9F,这就意味着手术的创口会大一些。由于患者有心衰、大心脏等问题,术中发生心衰加重、恶性心律失常等风险也随之增加。
宁雕东拼西凑也没能找全手术需要的耗材。因此,她在手术过程中无法监测患者动脉的压力波形,这意味着,她无法时刻清楚得知导管头端在患者心脏中的具体情况,相当于摸黑做手术。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这次手术。”宁雕说。由于当地医护人员没有相关经验,她只能在术前和大家反复沟通、指导。最终,在队友的通力合作下,宁雕成功主刀爱德华的冠脉造影术,这也是赞比亚首例冠脉造影术。
冠脉造影术结果显示,爱德华的血管问题不大,主要是他心脏本身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心衰,可以排除冠心病。宁雕建议当地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按照扩张型心肌病引发的心衰来治疗。
术后第二天,爱德华下了病床,和他尊敬的中国医生宁雕拍了一张合影。
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