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了,10月28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已经发布。党章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有什么样作用和地位?另外党代会修改党章,这也是历届党代会的主要内容,举世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李忠杰:党章为什么要在十九大进行修改呢?这有基本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因为党代会按照党章的规定,它是我们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我们的标准表述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所以党代会一个重要任务或者重要的职权就是修改党章。
党章应该说是在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当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从本源来说,党章是一个组织规范,既然是一个组织,它是怎么聚合的,怎么活动的,怎么运行的,都要有规范。所以我们党从1921年开始,特别是1922年就制定了党章。我们这个党章跟其他国家很多党还不一样,从1945年开始,我们的党章增加了一个总纲部分,总纲本来不是组织规范,它是党的思想理论、奋斗目标、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等这些东西。我们把它合在一块了,这样,就从根本上、整体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概括了党的整体面貌,也成为我们党的所有活动的规范。正因为党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改。
党是在不断前进的,不同的时期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任务,要开展不同的斗争,所以不同的时期,我们的党代会必然要对党章进行适度的修改。
新华网:您再给我们梳理一下,党章中有关“基本路线”的修改情况。
李忠杰:基本路线本身没有变,但其中现代化的目标作了调整。原来的党章界定的现代化是什么呢?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个词,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是随着我们的努力,中国的发展速度(加快),这个(目标)完全可以提前实现了,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了。所以后来我们在十七大修改党章时又加了“和谐”,那就是侧重于社会建设。到这次我们又加了“美丽”,变成了五个方面,非常标准规范地与“五大建设”相对应,而且还与“五大文明”相对应。
对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十九大制定后面30年的两步走战略已经确定,到2035年就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比小平同志的规划提早了15年,这当然是令人振奋的,这个变是好事,说明我们取得的成就大,我们的潜力大,未来很有希望。到2050年左右,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那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一般的国家,而是“社会主义强国”,这个更加鼓舞人心。所以连贯起来,它就成为了我们新的两步走的奋斗目标。
新华网:党章里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党的建设。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绩也是举世瞩目的。关于党的建设这块在总纲里具体表述修改方面是什么样的?
李忠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对党章的修改,在党的建设部分非常丰富。首先,党章里对党提出的要求,原来提出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实际上党章里面最初写的是三个方面的要求,后来发展为四个方面的要求,这次发展为五个方面的要求,而且每一个方面都加了一些东西,特别是第五个方面,内容更多。
基本要求里面第一条原来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里面强调用党的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里面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基本路线之外还有基本方略,这里面加进去了。第二条没动。第三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了适当调整。第四条,民主集中制里面加了很多内容,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十九大强调要加强政治建设,所以这里面加了什么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政治上的要求。接下来我们知道,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还有党的监督条例,这些要求在这里也提到了。
接下来增写了第五条,这条内容总的来说就是坚持从严管党治党。首先说什么呢?“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觉得总书记说了“在路上”这三个字非常好,原来贯彻“八项”规定说加强作风建设在路上,这次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章进一步强调了四个考验、四种危险,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所以党的建设这部分内容很充分。
当然,与党的建设相关的就是党的领导问题,这也是十九大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所以党章里面也反映进去了,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接下来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新华网:总纲部分的修改确实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条文部分的修改上,请大致帮我们梳理一下。
李忠杰:党章条文部分的修改,一是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适应,在里面作出具体的规定,二是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新要求,也做了一些新的规定。
整个条文总共增加了两条,第十四条增加了巡视制度:“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十九大之前已经全覆盖一次了,以后还要继续巡视全覆盖。
我们党的组织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以及基层组织,所以对这三个方面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中央组织里面,一个就是党代会,党代会原来叫“听取和审查中纪委的报告”,现在叫“审查中纪委报告”,不是“听取”了。在党代会上,中纪委的报告是不宣读的,就是书面报告,所以改成“审查”。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写进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定。
党的基层委员会连同下面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任期,原来是分开的,就是总支部委和支部委员会是两年或者三年,基层委员会是三年或者五年,现在整个配套,全部规定为三至五年。这样就统一起来了。
基层组织,“两学一做”要常态化制度化,这个也写进去了。还有就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中党的领导,比如说“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还有就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条文。
接下来又增加了一条,党支部。我们党历史最早成立党的时候,基层组织是以小组为基准,后来及时调整为“支部”作为基础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非常重要。《党章》第三十四条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所以基层组织有些新的加强。
对干部,提出“忠诚干净担当”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要求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接下来很大的一块,就是纪律。十八大以来我们特别强调纪律,所以对党的建设总的要求,就是把纪律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把原来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现在进一步调整,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然后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然后加强开展反腐败斗争。纪律问题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条文里面规定的纪律包括哪些纪律呢?“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而且强调了纪委系统要求的“四种形态”,分成不同的情况给不同的处理。另外,对纪律处分有关程序也作了一些规定,所以纪律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新华网:怎么进一步辅导广大党员吃透这次新修改的党章,更好贯彻落实这部新修改的党章。
李忠杰:我觉得学习首先要吃透精神。就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提出了哪些重要的主张,形成了哪些重要的成果以及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政策等等。
还有就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党章就是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规范的,作为党组织也好,作为党员也好,以后在这些方面要遵循哪些基本的规范。总书记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全党的总规矩、总规范,所以要通过学习,自觉地规范和指导我们的行动。
当然,在学习党章过程当中,视野要开阔一点,就是紧密结合我们党的实践发展、党的历史发展,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了解这些规定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搞清背后的内容对我们加强对于党章的理解很重要。我经常说,党章背后有很多故事,我们现在说要讲中国故事,党章里面就有很多故事,党的故事、党章的故事。所以最近我还写了一本书《党章内外的故事》,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先从故事切入,然后说明或者介绍党章这些条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化过来的。历史上的故事是很有趣的,通过历史故事理解党章会加深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理解的深度。总的来说,学好党章、执行党章。
新华网:请您帮助广大网友尤其是党员梳理一下十九大对党章的修改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忠杰:这次修改党章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党章最后形成的修改版本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一共是107处。总纲部分是58处,条文部分49处。
最大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修改,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在第二段,我们党的行动指南里。我们党的党章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写起,然后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次就是在这个之后专门加了一段,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怎么定位呢?定位的表述跟我们党章上以往的表述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当然也有它鲜明的个性,强调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新时代”,还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伟大”,这几个都是很有分量的表述。这是修改党章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党章里面最显要的位置、最重要的表述。
接下来,首先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一定的阐述,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十八大的时候加了一句话,叫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次加了一个“文化”。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涵就有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再加上文化,四个方面。由于这四个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所以进一步提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内容就更加丰富了。
在这一段的修改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哪些基本的东西呢?
十五大提出基本纲领,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进一步充实。还有就是基本经验,有些场合也说过基本要求,但是这次经过慎重研究,这部分的内容、文字表述作了一定的调整,就是把我们的基本表述归结为三个:“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出了“基本方略”,这样一个基本方略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实际上也把过去的基本纲领、基本要求、基本经验的内容融合进去,所以这里面就提出了“基本方略”这个词,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然后在原来三大历史任务之后,又进一步写进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为这样的历史使命而来奋斗。两个一百年,当年邓小平同志构想“三步走”的战略就已经作了总体的构想和规划,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明确,现在要为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进一步往前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地方表述出来了,也就把我们整个历史使命做了总体的要求。
接下来就是初级阶段,这里面关键一条就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了适当的调整和新的界定。十九大决议里用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注意不是“改变”,是“转化”。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几乎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如何界定认识我国的社会基本矛盾,成为一个现实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在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个决议里面就明确界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标准的表述,注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矛盾一界定,我们的基本路线就以它为基础,我们的中心任务就转到现代化建设。
如果从1981年算起,那已经是36年了。中国的国情显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次十九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适当的调整,作出新的界定,这是一个很有魄力的重大政治决策。
原来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内容,原来我们是要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且已经进入小康了,下面就是全面小康了。所以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容更加丰富,标准也更高,要求也更高。所以十九大提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要过得更加美好,那就包括方方面面了,这就贴近现代化的设计了。还有原来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现在再说我们总体上社会生产落后?那不符合实际了。因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建设已经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我们已经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科技、工业化程度都已经相当不错了,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所以做一个重新界定。现在在发展、生产问题上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平衡,这是符合实际的。我们不能说我们现在什么都充分了,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平衡问题,看中国的国情要总体上,而不能光看北上广一线城市,还得看看二线、三四五线城市,不仅要看到东部,还要看到西部,不仅要看到城市,还要看到农村,不仅要看到城市群的辉煌,还要看到老少边穷地区。所以总体上处于不充分、不平衡,这样界定就比原来的界定更进了一步。